一、学院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学院始建于2008年,其前身为东北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和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2019年1月学校合并两个中心组建成立应用金融与行为科学学院,2022年8月学院更名为金融科技学院。
学院以金融学为理论内核,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科技为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本土现实需求相结合,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学院现有金融科技系和行为金融系两个教学组织,设有应用金融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重点实验室三个科研组织。学院拥有一支专业合理、梯队有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3人。其中,4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3人入选省级人才计划、获得省级荣誉称号。
学院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突出,近年来先后中标国家级基金项目(含教育部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部省级学术成果奖1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院拥有金融科技专业完整的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金融科技本科专业,金融科技学术型硕士专业和金融(金融科技)专业硕士专业,金融科技和行为经济学博士专业。学院已经累计培养295名本科毕业生、146名硕士毕业生和15名博士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
学院注重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内外学者作为特聘兼职教授,在科学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此外,学院还与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沈阳盛京征信有限公司、微神马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不断推动学院产学研教融合发展。
二、专业简介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指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我国受益于人口红利以及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经全球领先。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发布的《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发展报告(2021)》预计,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总量预计未来5年每年约为23万,总需求超过115万。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
与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相比,金融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2022年12月14日金融科技人才专题论坛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要尽快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的标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使之成为一个规范、高效的核心生产要素,以服务于经济金融变革。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发展“HOPE”指数》指出,我国的金融科技人才总体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持续高涨,金融科技人才流入是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风向标”。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问卷调研(2021)》与《我国主要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发展HOPE指数》两份报告,强调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将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人才短缺已成为目前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最重大挑战。
金融科技专业在国内的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传统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券商、保险、基金、期货公司等)在未来普遍面临传统金融业务与高新技术融合的巨大压力,纷纷设立专门的金融科技部门推动传统金融业务与高新技术的融合,迫切需要大量的金融科技人才。互联网公司在发展金融科技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也纷纷转型成立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迫切需要引进大量金融科技人才从事产品设计与产品开发工作。此外,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给监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监管压力,包括证监会、银保监会、各大交易所亟需大量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对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和业务规范性进行监管,人才缺口同样巨大。
为顺应国内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金融科技学院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设有学术型金融科技专业和专业硕士金融(金融科技)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