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405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可培养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土地资源管理是从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产权、土地评价、GIS应用以及由土地所引起的人地关系等,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需求,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
主要研究城市交通走廊沿线的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对策,研究TOD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研究如何发挥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
2.交通用地经济评价与政策
主要研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包括土地升值评定理论与计算方法、土地升值受益主体、受益形式、受益分配等内容;研究沿线受益返还计算及返还形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
3.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土地资源信息采集方法、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信息提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3S(RS、GPS、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4.工程建设用地管理
主要研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包括节约建设用地的方法、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土地分类、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土地估价、土地整理、土地使用、土地资源保护等内容。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一般要求在前0.75学年修满课程学分。
2.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
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四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0.75学年时间内完成。研究生选修课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为体现分层次、分类型培养的指导思想,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可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制定,重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学位论文阶段的各环节包括:
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应在第一学年末完成。
2. 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硕士生一般要用1.5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成绩优秀者可按照学院规定申请提前答辩。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公开出版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