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线 > 研招资讯  > 院校资讯

西安交大努力培养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真刀真枪”中锻造实战本领

时间:2023-05-16 09:27:19     作者:考研招生在线

着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对新能源处理特性进行分析和提取,进而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测算,可以更好地指导国家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这项研究的数据量庞大,如果没有企业导师指导,我很难将自己在学校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对西安交通大学2022级储能方向博士生胡骞文来说,到南方电网公司实习并得到企业导师指导是段重要的成长经历。同时,依托课题组与广东电网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胡骞文关于“多类型规模化的储能智能规划与接入技术研究”的博士课题研究也正在展开。

像胡骞文一样,在西安交大,越来越多的工程硕博士生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将企业攻关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该校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取得阶段性成效。

助力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西安交大就开始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响应2009年国家启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政策,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于2016年凝练形成“一主体双导师三保障”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一主体双导师三保障’是指校企共建一个创新联合体实体平台,以此为依托聘请校企双方人员共同担任主导师,并通过‘招生计划源头保障、培养方案顶层保障、培养环节监管保障’的机制体系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课题与企业攻关课题相统一。”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陈永华说。

为破解“培养方案不适应形势发展,尤其是工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区分不明显”“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脱钩,培养基地管理不规范”等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难题,2017年,西安交大出台《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育人项目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全面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

经过7年探索和6年推广应用,西安交大完善“一主体双导师三保障”培养模式,破解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导师止于挂名、培养模式沿用学硕等顽疾,形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从每年的2000多人发展到近4000人。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2022年3月,西安交大启动“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与百家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实质性合作,聘用千名工程科技专家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国家培养近万名卓越工程人才。计划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校企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目标,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作为基本组织形式和平台,在联合攻关中培养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

“该计划改变了以前学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提出的现象,把企业的‘卡脖子’技术或面临的现实难题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实施课题驱动,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联合学生打造团队,揭榜挂帅攻克企业难题,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做实了双导师,在‘真刀真枪’实战中进行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说。

据统计,自去年启动“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以来,西安交大已有19个学院与243家企业共建78个创新联合体,遴选800多名企业导师。截至目前,共有近2000名企业导师参与到西安交大各育人环节中,真正做到校企协同、双导师联合培养。

推进产教融合贯穿学习全过程

近年来,西安交大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牵引,瞄准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医工学等方向,探索构建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纵向贯通式项目课程体系与横向衔接式理论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校企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大一新生在高数课上可能会发现:来上课的有数学老师,还有电气或电信等专业的老师,相当于从原理、技术到应用3个环节全在一次课上讲通。知识点不再仅是一个抽象的公式或理论,如何转变成技术并在现场怎样应用,一下都说清楚了,极大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说,学院大部分课程都是这种“企业和学校导师同上一堂课”的授课模式。

成立于2021年的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是西安交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学院以项目驱动,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课程体系,新建或改造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基础课、项目课、创新创业课30门,其中有24门课程由多名教师同上一门课,13门课程部分课时由多名教师同时参与授课,25门课程为产教融合课程。参与授课的校内教师160人次,企业教师26人次,来自20家企业。

学院还以项目为牵引,实施采集式、自主式、研究式、探讨式的学习方式改革。2021级本科生一年级项目课程作业展共展出作业23项,涉及9门课程。在一年级期间有24.1%参与了教师或学生团队的项目,44.8%参与各类竞赛,1人以第三作者撰写的英文论文在IEEE TIM发表。对这些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项目课程中做出的成果,教师们认为有一部分达到了研究生水准。

为解决低年级学生在项目课程学习中理论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西安交大创造性实施采集式学习模式探索,实施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学习平台建设,将学生所需知识点从若干课程中提取出来组成知识树,学生可按顺序迅速学习新知识,极大节约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2022年秋季学期,先行试用的两门知识图谱试点课程,短短两个星期有3000多人次登录试用。

“项目驱动式课程考核的不是书面考试成绩,而是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终学习成果。”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罗婧说,“成果因专业而异,可能是锂电池测试系统,也可能是心电测试仪,最终按仪器性能来打分。这种考核方式也延伸到学位授予环节,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及最终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可以说,产教融合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与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深度绑定,有效避免了‘两张皮’的产生。”

在联合攻关中提升实战能力

近年来,西安交大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整合优势学科力量,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多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体,以创新联合体为依托,以企业急需关键技术为导向,组建校企联合攻关团队,加速理论和实践、需求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等的结合,在联合攻关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智能制造方向2021级硕士生候腾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们工科出身的人,在商科、金融学包括创投等方面存在不足。常常习惯于直接拿技术去解决市场需求,拿着锤子找钉子,而不是将产学研融合,这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在被学校遴选至深圳科创学院实习的半年中,候腾学会了将产学研融合,找到市场痛点再解决问题。回来后,候腾承担了3个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其中一个是千万级项目。

“我们团队目前在做的手术导航和智能识别项目,可以自动对病人的病灶情况完成评估,使外科手术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2022年,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彭子洋进入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学习,得益于学院提供的学科交叉平台,和配备的医学、工科双导师的共同辅导,他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同学组成团队,利用工科手段来解决临床上的需求问题,正式走上医工方向。

“彭子洋团队目前研究的这类学科交叉加产教融合项目,将来有可能孵化出新的学科方向。”王小华说。

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也是西安交大科技成果的孵化特区。两院积极与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与航天六院共建的“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已建成投入使用,还联合专业学院与航天四院、五院等6家科研院所签约并确定建设地点。

“要让学生在有‘枪炮声’的地方去锻炼实战能力。”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培育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在线报名申请表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传10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