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尚紫荆 魏海勇)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七十周年校庆活动。建校以来,该校共计培养出以44位两院院士、3位奥运会冠军等为代表的30余万爱国高素质人才。
1952年,应国家建设急需,在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在北京成立。1970年,学校南迁办学,最终定址武汉。迁汉办学后,该校在全省5个重点学科中占了2个,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新世纪,该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进入新时代,该校着力立德树人,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造了“三融合”一流本科教育和“三融三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拥有3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1门国家一流课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实践育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多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服务湖北人才强省战略,该校培养出以44位两院院士、3位奥运会冠军等为代表的30余万名爱国奉献、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近四成毕业生、近五成博士研究生选择留在湖北就业创业;服务湖北科技强国战略,该校聚焦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双碳”等战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地学长江计划”,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能源资源转型升级,助力湖北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坚持对外开放,该校让“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旗帜飘扬在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两极极点上,通过“一带一路”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湖北良好形象。
“回顾七秩攀登,我们深刻认识到方向是立校之本,改革是治校之基,创新是兴校之举,开放是活校之策,精神文化是荣校之源。”该校校长王焰新院士表示,步入新时代,全校师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重要回信精神,志做“四个服务”的落实者,创新学科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勇做地球科学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和特色智库建设“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争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全面参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做学科特色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拓者。
据了解,建校七十周年校庆之际,该校还开放了校史馆,对外展示地大“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科研故事;发布了《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调整和优化地学教育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技术和方法,引领和推动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