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特别担当。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日前有百名学子参与了浦东新区流调志愿者工作。用他们的话说:“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在这次流调志愿者工作中,我感到心中有一团想要为人民服务的火正在熊熊燃烧。”张雪頔同学是一名即将入党的发展对象,“我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据悉,本次参与服务的学生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以及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多个研究生专业。4月初,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向学校公共健康学院招募学生流调志愿者。党总支招募公告发出后仅仅1小时,全院四分之一学子在线集结完毕,当晚就完成了云端培训。
由于大部分学生此前仅接触过预防医学理论课程,对流调实战尚未有体验、经验,因此紧张心情在所难免。打出第一次电话流调后,有同学回忆,挂完电话想起来忘记询问工作单位及地址,他略带不安地回拨电话,补充询问相关内容。对于刚开始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的反复沟通,同学们对流调对象的积极配合十分感激。
清明小长假后,疫情发展趋势更为严峻,此前的流调频次、人数、时长对流调新手来说仅仅是短暂的演练,这时的同学们俨然成为跟随疾控中心老师们冲上一线战场的战士。那支小小的手机,是与新冠病毒赛跑的利器,速度更快、方向更准成了获胜的关键。一天几十个电话的频次,十几个小时的时长,最长通话近一小时,单次流调对象可能多达十余名,电话那头不同的情绪反应、微信工作群数百条信息、陡增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吓退同学们,反而激起了斗志,他们沉下心、耐下心,反复实践,在短时间内锻炼成为兼具流行病调查专业能力和心理关怀情感能力的流调工作者,为区疾控与病毒赛跑增添强大助力。
“对于阳性患者,我们应该给她们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安慰和关心。”李可馨同学在流调中遇到一位女士,平时防护工作都很到位,仅因一次疏忽与阳性病例有过接触,谨慎的她立刻自我隔离,避免对他人产生影响。确诊后,她产生愧对于家人、街坊邻居的想法,甚至消极地自我否认。李可馨在电话里不断安抚她的情绪,肯定了对方的自我防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劝说其调整心态,鼓励其重拾抗击病毒的信心和勇气。
“遇见是一份奇妙的体验,你不知道会遇见哪一位流调对象,但隔着手机,也能感受对方的酸甜苦辣,你不知道会遇见怎么的流调对象,但也遇见了生活百态。”杨继英的话代表了许多同学的感受,流调工作使象牙塔中的学生提前感受到社会百态,从理性工作中生出的感性认识,怜悯、关怀、尊重或是敬意,切身体会各种感悟。有同学对担心转运过程的流调对象耐心解释政策和流程,有同学因独居老人对流调新手的包容、鼓励而感动,还有同学经过一番周折获得反诈意识很强的流调对象的信任和理解。面对不同人群,也考验着志愿者运用灵活变通的沟通能力去迅速获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带去恰当的关心与安慰。
令学子尤为记忆深刻的,还数抗疫一线的“大白”们,不论是医护、民警,还是小区物业、居委工作人员,在流调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他们身上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感,他们冒着自身生命安全的风险,仍然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流调志愿者,表面上可能是一项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它更是一次向榜样的致敬和学习,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和升华,同学们不断被身边的人或事激励,更加坚定学好专业的决心。
除了电话沟通,流调工作还有海量数据录入,沈梓阳负责的便是这项工作。相较电话流调考验人际交流能力,录数据更需要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录入一份百人名单的数据至少需要3个小时,每天150-200人次的任务量,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重要数据缺失、信息有误的困难,需要数据员反复核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便疾控中心开展进一步调查、研判等工作。沈梓阳觉得,相比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他的付出微不足道,而能够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令他倍感荣耀。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王静蓉回想起在入党志愿书中立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专业的研究生党员,她更为坚定“共产党员先上”的政治自觉,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积极投身流调工作的一线。预备党员陈杭琦在看到流调志愿者招募消息时,脑中立刻闪过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
危难之时见担当,大学生志愿者与被流调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为严肃的疫情防控工作带去温情,也成为治愈他人内心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