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从试点到示范、从局部到全部”的思路,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把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努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落实“五育并举”。成立新生院,建设“三全育人”改革优先发展示范区,适应宽口径、厚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新体系,聘请3位老校长、相关学科领域的院士和资深教授担任九大学堂院长。制定《新生院学生德育培养及评价方案》,打造模块化“五育”培养方案,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如在劳动教育方面,设置垃圾分类督导员、安全检查员、卫生检查员等实践岗位,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发“iTongji-S”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全过程跟踪青年学生成长表现。
落实全面改革。推动所有学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学科优势,聚焦“十大育人”体系,有侧重地进行改革攻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党建激活育人因子,推动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入,牵手浙江黄岩共建党建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在乡村中研究并服务乡村振兴;依托上海市杨浦区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社区党员规划师走进社区,通过“微更新”让社区焕发活力;开设国内建筑院校服务学习课程,加强与社区的共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聚焦课程思政,探索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为核心、“第二课堂”思辨和实践平台为外延、学科文化为环境浸润的“三圈层”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编制《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制定每门课程立德树人达成指标,提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路径和工作机制。数学科学学院创设“数学云端”,发布“一题撬动数学”线上课程。
落实有效融入。积极推进思政教育进社区,致力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将学生社区空间功能延展为“9+1”。“9”即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要,在社区全方位配齐党团活动室、浴室、洗衣房、爱心屋、自助式厨房、自习室、健身房、宣泄室、传统文化工作室等9项软硬件设施;“1”即驻楼导师工作站。将“五育”元素融入社区思政,积极推进体育进社区,以健身房、心语屋、爱心屋为依托,引导学生走出宿舍、积极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推进美育进社区,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一楼一品”“最美宿舍”等社区品牌活动。探索社区思政工作“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法,全面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形成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知名教授、知名学者进驻学生社区工作机制,将育人资源链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第一线。
落实考核评价。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把“三全育人”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等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院巡察、项目资金分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干部和教师评价考核办法,修订《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引领工作实施意见》,将“三全育人”能力和效果作为学校领导干部述职评议,专任教师以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晋升晋职、评优奖励、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育人的“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