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线 > 招生简章  > 河南院校招生简章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时间:2021-09-18 10:05:45     作者:考研招生在线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 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一、招生计划

2022年我校招收研究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2022年我校总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0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计划招生740人左右,非全日制计划招生60人左右;计划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10名。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二、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到2022年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 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需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到2022年9月1日)。

6.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三、报考办法                                                                                           

1. 考生报名前必须认真阅读《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网址:http://yz.chsi.com.cn)、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各报考点和我校的各项公告,了解报考流程、知晓自身责任,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各项信息,必须与本人的自然信息以及各类学籍学历认证信息完全一致。考生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务必认真仔细核对,确认以后各项信息均不可更改。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 考生填写的通讯地址、电话等必须在2022年6月底之前接收录取通知书时仍可使用。

3.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采取网上确认还是现场确认,以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及报考点公告为准,报考费缴纳方式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方式执行,详见各省网报公告。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者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报考费缴纳方式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方式执行,详见各省网报公告。

4.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入伍批准书》应提供原件或加盖保管部门公章的复印件;《退出现役证》应提供原件。

5. 现役军人报考我单位时,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我单位联系。现役军人报名时须出具加盖团以上政治部门公章的《同意XXX同志报考郑州轻工业大学大学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说明》。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考试,(含初试和复试)、录取、入学及其他问题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6.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四、学习方式与修业年限

1.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学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除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学制为2.5年外,其他各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均为3年。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各类专业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3. 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不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即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郑州轻工业大学,在读期间不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不纳入奖助体系。

五、初试、复试及录取

1. 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复试、调剂及录取规定详见《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2022年复试录取办法》。

2. 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不破格,复试科目除《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要求的专业科目外,还包括英语笔试、英语口语(翻译硕士除外),初试不含政治思想理论科目的考生在复试中安排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考试。

3. 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除外)必须在复试阶段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

4. 我校自命题科目不提供参考书目,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yjsc.zzuli.edu.cn)下载考试大纲。

六、体检

体检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后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七、奖助办法

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包含MBA和其它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奖助。

1. 助学金制度

①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

②校级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

2. 奖学金制度

①国家奖学金:每生20000元,覆盖面为学生总数的3%,主要针对研二、三年级学生。

②学业奖学金: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奖励比例分别为10%、14%、16%,奖励标准分别为10000元、8000元、6000元。

③校级单项奖学金:平均额度为1000元/生/年。

3. 三助岗位设置(助管、助教、助研)

助教、助管设在一年级,助研设在二、三年级,按照《郑州轻工业大学研究生“三助”管理办法》执行。

八、学费标准

MBA专业学费为20000元/年,其它各专业学费均为8000元/年,不同的学科专业按规定的学制时间按年度收取学费。

九、培养校区

学校现有科学、东风两个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科学校区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36号,东风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含MBA)、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研究生在科学校区培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研究生在东风校区培养。

十、其他

1. 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招生政策、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和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2. 考生也可通过研究生处网站(http://yjsc.zzuli.edu.cn)查阅我校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招生信息,或直接咨询报考学院。

3.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研招网和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未委托任何考研辅导机构公布,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初试、复试均不提供),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任何参考资料。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62    邮编:450000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36号郑州轻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尧老师

电    话:0371-86601165

传    真:0371-86601165  

电子邮箱: yzb_zzuli@163.com

网    址:http://yjsc.zzuli.edu.cn

投诉电话:0371-86608112

2.研究生培养单位及联系方式 

二级学院代码

二级学院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001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张老师

0371-86601602

002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田老师

0371-86608695

003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李老师

0371-86608672

004

机电工程学院

吴老师

0371-86601657

005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孙老师

0371-86608807

006

经济与管理学院

彭老师

崔老师

0371-86608836

0371-86608837

007

艺术设计学院

胡老师

0371-86601689

008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老师

0371-86608879

009

外国语学院

王老师

0371-86601292

010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谢老师

0371-86601865

011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刘老师

0371-86608910

012

政法学院

郑老师

0371-86608927

013

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杨老师

0371-86608898

014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老师

0371-86608939

015

体育学院

冯老师

0371-86608985

016

软件学院

张老师

0371-86608857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 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拥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2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省级重点学科18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汇聚了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中原学者、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有河南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7个、校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5个,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和案例教学库,资助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近3年来,毕业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主要工科学科发表SCI、EI收录论文生均0.6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年均300余次;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20余人次,获国际和国家学科竞赛奖80余项,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篇,考取国内外博士研究生90余人。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研究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我校的毕业生。 

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食品生产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27个,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8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9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达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0余部。

社会服务 学校与郑州市、许昌市、济源市等地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国内一批烟草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与轻工及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如三全、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海尔、志高等知名家电企业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香精香料、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加工、轻工机械、电气装备及智能控制的研究等项目,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长年为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东风校区、科学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7亿元,拥有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Elsevier、Wiley、IEEE、SCI和中国知网等中外文数据库176个,外文数据库86个。拥有功能齐全、覆盖全校的千兆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27GB。建有河南省教育信息港,是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在新的历史阶段,郑州轻工业大学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以工为主、轻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有较大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

 

 

招生学院介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是郑州轻工业大学建校之初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建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智能微电网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电气试验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装备信息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电气装备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生物信息处理”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建有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有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学院现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生物信息处理与控制(自设)2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仪器设备总值8500余万元。目前在校研究生252人。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高级职称教师42人,博士82人、硕士42人,硕士生导师93人。现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杰出青年6人,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3人。目前,学院已形成以院士为学术顾问,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老中青相互补充、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近五年,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纵向课题129项,与合作单位共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138件,科研总经费98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58篇,出版学术专著30部。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所高校签订了研究生招生联合培养的协议,与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及森源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三年来,在读研究生先后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获各级各类奖励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人,教授33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5人,博士(后)110人,海外留学背景教师3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文明教师、省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等60余人次;教育部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河南省多尺度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效能量转换材料与高能电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生物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污染水体水质检测净化及生态修复创新型科技团队等5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功能性金属有机骨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多元分子基表界面化学创新型科技团队等4个教育厅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2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02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成绩,位列河南省第二名。建有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中国轻工业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化工分离过程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环己醇催化分离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西晶态微结构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陶瓷新能源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大型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

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联合基金)80余项,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省重大公益招标等重大(点)项目36项,其它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3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5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在Coord. Chem. Rev.,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i.,Adv.Mater.,Adv. Energy Mater.及ACSNano等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0余篇,11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强力支撑学校“工程学”和“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学院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在注重学科建设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并与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澳大利亚伍龙贡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院校深入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成果丰硕。硕士研究生则为学院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毕业生人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篇,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社会适应性强、勤奋、务实、勇于创新,就业去向主要为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等,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河南省重点建设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硕士点)、生物化工、烟草科学与工程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生物与医药等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已形成了速冻与肉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烟草加工技术、烟草生物技术、酿酒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制药、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等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烟草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低温食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低温食品加工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烟草香精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食品加工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验平台,拥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亿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5人,其中高级职称71人,硕士生导师87人,形成一支以双聘院士为引领,省杰出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中坚,教授、博士为骨干的高水平学科队伍。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专项、河南省重大专项以及郑州市重大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8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1.3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数亿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SCI和E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35部,与食品、烟草、酿造、制药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108人,教授22人,副高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拥有双聘院士、河南省特聘教授、兼职教授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和中原千人计划人才等省级人才8人,拥有河南省省级和厅级学术带头人7人,拥有轻工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4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

学院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1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拥有8个教学科研机构,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在校本科生1879人,研究生216人。拥有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装备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复杂机械装备智能监测与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8个,各种仪器设备1400多台套,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是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先后数次邀请两院院士及行业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每年派遣多位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资助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毕业研究生中多人考取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5年来,我院承担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科技创新人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为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中铁装备、中信重工、卫华集团、许继集团、郑煤机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有力的保证了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学院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设有“河南省大数据分析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轻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安全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拥有河南省和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实验室齐全,拥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6572余台(套),总价值7445万余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52人,具有高级职称59人,硕士生导师68人,校外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85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人才、省级优秀专家和骨干教师。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8项,其它科技成果3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2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0多篇。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与华为、龙芯、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横向项目170多项,科研经费11140余万元。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培养的研究生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后的研究生多在高校、金融行业、联通、电信等大型企业就业,在河南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BA、MPAcc、工程管理、国际商务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33人,博士62人;有省级文明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和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20余人。近年来,科研实力和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一线的能力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的学者和能为企业界、政府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的“两栖”人才。学院积极整合科研团队,优化资源配置,遴选了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博士和硕士为骨干力量的8个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科研服务,科研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科基金5项,国家社科基金13项,省部级课题9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期刊学术文章200余篇。

学院积极服务于企业、社会,与宇通集团、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中原银行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实习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院常设的“轻大管理论坛”、“MPAcc论坛”、“MBA论坛”广邀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开坛授课,为研究生们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前沿、严谨的学术环境。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韩国仁荷大学、新西兰商学院等国外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出国交流访学,选拔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2021年共有28位研究生参加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联合培养项目。

学院新办公大楼11000㎡,教学、实验、案例研讨、文体设施齐全,为研究生学习成长创造了一流的物质条件。

热忱欢迎报考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办设计专业的教学单位。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学科专业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拥有的设计学一级学科是河南省优先发展学科,是本学科领域内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同时,学院还拥有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艺术设计、动画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以12位教授、33位副教授,18位博士为主力担当学位课程的教学,由34位硕士生导师负责对学生研究课题的指导,并有15位来自企业和设计机构的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实践项目进行联合指导。学院下设20个工作室(研究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室),15个校外实践基地,在保证研究生从事研究与实习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是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平台。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理论。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手工艺设计。

学院至今已成功完成了15届各类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与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研究生们学有所成,能够胜任设计实务、设计研究或设计教学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具有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发展中的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已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摇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教学和科研机构

学院机构设置齐全、研究平台层次较高。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政课等6个教研室。学院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精神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原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二)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博士33人,硕士生导师33人。学科带头人俞海洛教授现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持的课题“形势与政策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立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创新建设研究”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其牵头组织的“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团队,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专著《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教学方法论》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多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学科学位点建设

学院学科学位点层次较高。2006年获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是河南省较早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点的高校之一。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和学术积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前已形成四个稳定且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

(四)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研究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教学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研究特色。近5年,在《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和主流媒体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获批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在国内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10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4 项。同时,学院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完成横向课题15项,到账经费 600 多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学科点的建设发展,推动了学科点科研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科点在国内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及科研院系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邀请数十名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同时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对方单位进修、访学,开展合作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由我院举办的“伟大抗疫精神与制度优势”高端学术论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讨会”、“中美网络空间博弈学术会议”、河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学术研讨会在省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同行的广泛好评。

(六)人才培养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学院拥有图书阅览室、研究生学习室,学科资料室拥有藏书17000余册,中外文期刊 100 多种,并有“人大复印资料”等较为齐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活动、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活动向着学术型、实践型、学习型方向发展。学院设有信仰·笃行论坛、信仰·笃行读书会、信仰·笃行学术沙龙。学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努力开创出基础牢固、特色鲜明、阵地坚实、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设英语、朝鲜语、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系、两个大学英语教学部和MTI教育中心、语言中心等教学机构。建有“中韩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是国家首家省级吟诵协会——“河南省吟诵学会”的依托单位。

现有英语、朝鲜语、汉语国际教育等三个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国际商务英语等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招收英语笔译和朝鲜语口译两个方向。“国际商务英语”是工商管理学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商务翻译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英语语言研究三个方向。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人,博士2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

外国语学院教学设施齐备,为教师教研及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建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20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智慧型翻译实训室1个,多功能文化体验室1个;拥有U校园智慧教学平台、Welearn随行课程教学平台、讯飞AI考试平台;学院资料室藏书1.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72种。

英语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朝鲜语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省级一流课程6门。近五年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项目、著作、论文档次和质量逐年提升。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教材和著作30余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英双语版)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韩双语版)进入习近平主席的捐赠书单,现存韩国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习近平捐赠图书资料室”。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有30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到英国、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访学、进修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同时,每年推荐英语、朝鲜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到韩国、美国等国家交流、实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部分学生被国家汉办选拔为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赴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进行汉语教学。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优质平台。

学院不断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担任外事活动、大型贸易洽谈会、博览会等翻译志愿者,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职称比例约50%、博士教师比例50%以上。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9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8人,硕士生导师19人。

学院设有应用数学实验室、计算技术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0多台/套。现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500余人。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特聘教授来院讲学,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多年来,学院在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数字签名理论与技术、非线性系统的模拟以及科学计算有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并通过厅局级以上科研鉴定3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100多篇,获国际著名SCI期刊J. Math. Anal. Appl. 2005-2010年Top10的最高引用奖,出版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20余部。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教学奖励多项。所培养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奖2项、国家级一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13项、省级奖多项。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博士、博士后4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等17人。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磁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化学物理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领域)”和“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领域)”;2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物理”。在校研究生、本科生600余人。学院建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正电子谱仪、综合物性测试系统等一批精密仪器设备,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

经过多年积淀,学院已形成了磁电信息材料、低维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智能视觉和计算成像技术、光电信息功能器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0余部。

学院始终坚持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研究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现有社会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依托本院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本单位是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会长单位。

政法学院年轻而富有朝气,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31人,10名教师分别获评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3名教师获评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名教师获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4名教师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学院还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政法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前,政法学院建有河南省高校中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和社会工作实验室,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并拥有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政法学院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1万多册,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根据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按照“注重质量、提高水平、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14年,由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和机电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合并组成。学院现设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安全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自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在电子信息类控制工程领域、能源动力类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领域设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4人,硕士生导师24人,另有企业兼职导师7人。拥有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职称与学缘结构优良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厅级奖励5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

学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适应社会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内容与工业及城乡建设行业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以建筑环境为平台,基于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研究建筑供配电与节能技术、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智慧建筑感知与物联网技术、智慧建筑消防技术、建筑数字建模技术、空调系统与节能技术、能源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等诸多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人们构建方便、舒适、安全、绿色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供技术支持。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学院拥有河南省智慧建筑与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电力电气消防安全重点实验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校级重点学科等学科平台,同时拥有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现有智能供配电实验室、建筑智能化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实验室、暖通空调实验室、智能照明实验室、建筑检测与传感实验室、建筑防排烟实验室、建筑火灾实验室、建筑给排水实验室、建筑信息化模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是我省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智能建筑相关实验室,可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于2014年8月,由原属机电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原属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组建而成。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9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授5名、副教授10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5%。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高校骨干教师3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郑州市领军人才1名。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拥有一个河南省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一个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制冷与热泵节能技术)、一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制冷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一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环保型制冷技术与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制冷与热泵节能重点实验室和过程装备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5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7项,省部级课题26项,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总额3000多万元,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55篇,一区论文11篇。

近三年来,学院培养研究生91人。在读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各类奖励4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学院研究生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生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篇。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体育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教研室,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于1995年设立体育教学部,2007年成立体育系,2015年更名为体育学院。学院设有1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3部(公共体育教研一部、公共体育教研二部、体育与健康教研部)、6中心(体能促进中心、体质测试中心、运动训练管理中心、场馆管理中心、智慧体育技术中心、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体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2人。多名教师为足球、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武术、荷球等领域里的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2012年以来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体育学院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近3年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体育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参加河南省第11届运动会,荣获我省学校体育的最高荣誉“校长杯”。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大学生乙组第2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体育学院建有“人文体育学”校重点学科,形成了“体育管理研究”、“体育文化研究”和“运动健康促进”三个方向,拥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国内学术活动。体育学院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6项,出版专著12部。

软件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河南省首批成立的示范性公办、全日制软件学院,是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确定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2004年软件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1年获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加入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2020年入选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原则,树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强能力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展爱党爱国、师德师风、道德讲堂、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素质拓展等实践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院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学历、高素质、强能力、年轻化”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70%以上获得博士学位,高级职称25人,占40%以上。拥有省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学科基础雄厚,2018年软件工程获批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学科获评C级。拥有河南省食品安全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公共安全数据融合与智能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计算机动画实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三个省级平台,拥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团队,拥有郑州市图像理解与网络智能软件重点实验室、校级河南省可信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培育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师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优势,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科研平台,从事科研事业,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厅级项目6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出版教材及著作30余部,其中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6部。

学院持续推进专业建设,2012年获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7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年来,学院被授予“学校教学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学校先进党总支”、“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线报名申请表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传10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