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
1.政策方向的变化:从“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四万亿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阻:
(1)它以消耗国内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
(2)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下滑。
3.在“调结构”中提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о4.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劳动密集型)陷于困境,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产品优势冲破困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不少人士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既是“危”,又是“机”。
二、设问
1.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
2.如何看待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
三、考点
马哲部分
1.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主要矛盾,提出全力保增长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增长关系就业,就业涉及稳定,稳定才能发展)。(2)从前一段强调“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3)把“保增长”与&ldqеuo;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虽在一般时期促进了增长,但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性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才能协调的持续发展。
2.在调整结构中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保增长的基础和重点,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体现认识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关全局)。
3.认为(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危”,又是“机”是正确的,这不仅为许多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有其合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双方有了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面对危机,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