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唯物史观
马克思正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它给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о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第一,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
第二,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1[2][3][4][5][6][7]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