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线 > 考研备考  > 考研心得

2020辽宁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总结

时间:2020-11-09 16:22:09     作者:考研招生在线
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山东某普通二本,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一战某985,撞了南墙(距离当年A区国家线近30分,院线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后准备二战,起初决定报考山东某普通一本,后因9月中旬出公告说换考试范围,故而又决定换学校,于是换到了辽宁师范大学。为啥是辽师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个择校的小方法。

  在官网上查看一下该专业近两年的录取名单和一志愿进入复试的名单,通过观察数据,可以看出两个问题:1.高分比例。(比例高,说明压分的可能性较小。)2.一志愿录取率。(一志愿录取率高,说明保护一志愿的可能性较大。)辽师这两点让我特别有好感。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招生人数也比较多,古代文学专业26个左右。决定报考辽师的时候,大概9月20号了,但此时我手里仅有古代文学科目的复习资料,于是来到考研帮求助学长学姐,幸运的是,很快就找到了一位学姐。在咨询学姐的过程中,得知辽师今年也换了考试范围,不过更改之后的考纲却恰好跟我一战所报学校的考察范围差不多。

  而且我一想,今年换了考纲,加了好多内容,应该会有部分原本打算报辽师的同学换考别的吧?有了这点心理安慰,我报考辽师的信念更坚定了。拿到往年考题和复习资料后,我花了一两天时间做了一个整理工作,然后是写计划,计划不细,按周完成,完不成的往后拖,拖的多了就重新做一个计划。(吐槽下自己:偶尔能完成,经常往后拖。明日复明日,千万别学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自己的备考经验和教训吧。英语:四级分不高(印象中450多,证书找不着了),六级没过,最近两回都是410左右,一战时英语一50分,二战58分。嗯,看上去没咋进步,但我还是想说一下经验和教训。

  先说一战。

  1.看欧美影视剧。光顾着看剧情了,英语水平还是原地踏步,此方法不适合我,继续找。

  2.背单词书。坚持不到10天就烦了,此方法不适合我,继续找。(每天背多少看心情,没按那个记忆曲线来,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坚持不了。)

  3.在B站上听老师讲英语课。听课的时候感觉有点收获,但一做题就错,此方法不适合我,继续找。

  4.翻译考研真题上的阅读理解。每天半小时(只是练翻译的时间),平均三天翻完一篇,一个月翻了10篇。然后做题检验,错误率明显下降,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感觉太枯燥了,我又烦了。而这时都快到10月底了,我就干脆把英语撂下只准备政治和专业课了,考前一个周背了几篇作文,然后就去考试了。

  二战(2019年7月开始)

  1.用背单词的App(试过“百词斩”、“扇贝”、“不背单词”等,感觉“不背单词”最适合我)刷单词。每天15分钟左右,坚持了100多天,主要混个脸熟,保持学英语的感觉。

  2.在一周之内,做完近五年真题的20篇阅读,对完答案,选出10篇做的不好的,再在这10篇文中划出影响阅读的生词(我大概划了300个左右),找个本抄下来并查清楚汉语意思(尤其注意标明它在本文中的意思),然后把这些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不需要记拼写,只要看到它能想起汉语意思来即可,也不必把一个单词的全部意思都记住,记住三四个常用的就行。感觉背熟了之后就可以做几篇阅读检验一下了。此方法简单粗暴见效快,比较适合我。之后可以看情况再进行一两轮。

  3.至于其他题型,没有花太多精力,主要就是做真题。新题型有点技巧(比如先划出“时间”、“地点”、“人名”、“缩写”这样的关键词),做几篇应该就能发现。作文虽然买了一本王江涛的书,但同样也是背了几篇就烦了,于是干脆自己整理了几个模板(大作文一个,小作文五六个),考前背了两天,考试的时候刚好用上。

  政治:

  由于本人高中学理,大学转专业来到的中文系,转专业之前(大一)学的政治也很……,所以一战时非常没底,就报了一个线下的班。另外,肖老师的精讲精练看了一遍整理了一遍框架,1000题选择题做了两遍,肖四肖八做了一遍背了一遍,期间还做了徐涛的一本题两遍。然而一战考的并不咋样,65分,还是在选择题40分的情况下,可想而知主观题有多烂,当然也有地区(京津)的原因。(这样安慰一下自己。)二战没有报班,精讲精练没买,1000题做了两遍选择题,肖四肖八做了一遍选择,考前三天开始背肖四主观题(按照B站上一个up主教的方法背的,搜索“如何快速背肖四”应该就能找到,列完提纲再背,记得快又牢,掌握的是答题方法),最后70分,主观题估计35分左右。虽然不高,但我很满意。

  专业课:

  专业课花的时间最长,但复习过程可以说比较……漫不经心?本科阶段也算是按部就班,上课认真听认真做笔记,课下有时间就看两眼笔记理一理脉络,考前一周临阵磨枪,算不上努力,但几年来耳濡目染,多少打下一点基础。一战的时候,前期主要整理古代文学的文学史脉络,参照这个脉络,给自己制定每周计划,然后边看教材边背笔记。中期感觉越看越多,背了后边忘前边,意识到这样不行,得把内容精简一下,但自己整理太耗工夫,就在淘宝上买了本辅导与习题集(齐鲁书社那本),一直到考试前我都在背这个。

  古代文学上花费了太多时间,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就简单整理了一下重点,对着教材和笔记过了一遍。这几科加起来的复习时间可能都没有古代文学的一半,时间分配上问题很大,所以一战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毕业后回家准备二战,前期重新整理复习资料,古代文学史理好框架后,就开始补充这个框架,将文学史教材、辅导习题集、本科笔记筛选重点后整合到这个框架里。中期就是每天看上几页,然后看一眼题目合上资料自己说一下,至于每天看多少主要看自己的状态。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也是先理框架再填充内容,外国文学只理了框架,内容直接背的一本习题集(淘宝上有卖,红色封面的,书很小巧)。

  到考前除了外国文学科目,别的都勉强过了一遍,外国文学没复习完就去考了。对了,考纲里还有一点比较文学,但我当时就主要复习了一下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这两个知识点,别的也来不及看了。终于写到上考场了。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第二天上午是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综合卷,里面有一道名词解释没准备过,编了两行字,考完后查了下完全错误。诗词鉴赏这个题型也没有准备过,全靠临场发挥,不过我心态超级好,写得很顺畅。最后一场是现当代文学和世国文学的综合卷,在拿到试卷之前还以为题型应该跟上午的差不多,打开信封取出卷子却看到6道论述题,稍微有点懵。

  监考老师当时站在我身后,小声嘟囔了一句“就这么点儿题啊……”。“这么点儿题”我怕自己写不完,就稍稍急了那么一下,以至于没有注意到每道题的篇幅。感觉写的差不多了,就赶紧进行下一题,没有给上一道题留下点儿空。结果写完第六题的时候发现还剩下大约50分钟,但是前面已经没有地方写了,就只好把最后一道题又补充了几行字,然后就交卷走了。果不其然,专业课二考的非常一般,还好总分上线了。

  考完后总结了下教训,最后一场考试,心态不稳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我这两门课复习的太粗糙。大学以来,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不管考察内容有多多,我都会把知识点精简一番罗列在一两张A4纸上,每道题的答案尽量浓缩在5个字之内。举个例子:《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手法?我就会在题目后边写“皴”、“环”、“心”、“侧”这四个字。时间充裕就完完整整说一遍,时间不够就大致在脑海里想一想,比如“皴”是指“反复皴染”,可以举贾宝玉的例子,然后展开说一下具体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分析一两句。再例如:《庄子》散文特色?可以记为“寓”、“想”、“辩”、“言”;再如《诗经》的内容?可以记为“史”、“政”、“战”、“婚”、“农”,展开就是举例子加分析。

  由于古代文学考察的大部分我都看过原典,考诗词可以默写原句,考小说可以描述情节,这些是我最大的底气。到时候理论性的知识想不起来了,就临场发挥,扯一扯作品里的东西,现编也不会太糟。文学理论也是得益于看的作品,真正背的理论知识并不多,基本都是两三句理论后边跟一两个例子加分析,例子都是熟悉的作品(不一定非要用课本上的例子),现场展开分析也来得及。现当代文学是挑重点(我自己认为的)复习的,很多作品没有看过原文,就看了个简介然后背的别人的分析,这就导致我在考场上没办法展开,总担心自己多说多错。

  外国文学就更别说了,不仅好多作品没看,别人写的作品分析都没好好背完一遍,有的主人公叫啥名都记不清了,具体情节更是记得相当混乱,根本不敢深入分析,只敢写一下大面上的东西,比如说“这部作品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至于“当时”是何时,“风貌”具体是啥,怎么展现的,一概不知,类似这种句子写了好些,我自己看着都尴尬。总之,有时间的话还是多看看作品。
在线报名申请表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传10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