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36年,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1981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服务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11个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单位,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学校现有"建筑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1人,其中教授10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4人、长城学者3人、教学名师7人、高层次人才3人、学术创新人才5人、科技新星8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青年英才20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5个。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我校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所属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及建筑、市政等企业,其中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近5年来,毕业生全员就业率超过95%。
近5年来,学校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发明奖共10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科技服务经费2.8亿,连续8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分为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其中与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共享36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视野,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
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36年,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1981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服务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11个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单位,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部。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学校现有"建筑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1人,其中教授10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0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4人、长城学者3人、教学名师7人、高层次人才3人、学术创新人才5人、科技新星8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青年英才20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5个。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我校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所属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及建筑、市政等企业,其中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近5年来,毕业生全员就业率超过95%。
近5年来,学校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发明奖共10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科技服务经费2.8亿,连续8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分为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其中与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共享36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视野,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