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 西藏农牧学院
  • 院校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 官方网址:http://www.xza.edu.cn/
  • 官方电话:0894-5823990
  • 电子邮箱:nongyuanzhaosheng@126.com
  • 院校代码:10693
  • 院校地区:西藏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院校首页
  • 学校简介
  • 院校资讯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考研大纲
  • 分数线
  • 考研复试
  • 考研调剂
  • 推荐免试
  • 学校主页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征明显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址筹建处”;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总建筑面积188294㎡,固定资产4182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77万元;设有21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和成人教育部。

      现有教职工562人,其中专任教师302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169人,占47.9%;博士30人、硕士232人,占74.2%。有特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药材、藏猪、生态学领域)。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余人。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1个。有作物学、林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水利水电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全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学科及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先后对学校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

      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3个,有教学科研实验室70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8个,其中科技部、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原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个,原环保部全区环境生态监测站3个(拉萨、林芝、阿里),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49个。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十二五”以来,共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70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0项;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0项,其中主持承担3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于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公开出版《高原农业》期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94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获专利授权31项。

      先后承担“西藏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200余个地方规划设计与论证项目,为林芝等地(市)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市)建立近10个科技示范基地,与林芝市、自治区农科院、那曲班戈县(牦牛育肥)、山南隆子县(青稞增产)战略合作深度推进,参与了山南黄牛改良、林芝藏猪产业发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等重点项目。学校专家执笔起草《西藏自治区进一步加强藏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了政府智库作用。开展送科技活动、万名专家干部下基层及利用科研项目推广示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好评。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不断深化改革,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生态、高原农业”发展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0多年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2.5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建校六十年之际(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特色稳固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 院校专业目录

  • 院校考研大纲

  • 院校分数线

  • 院校复试

  • 院校调剂

  • 推荐免试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征明显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址筹建处”;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总建筑面积188294㎡,固定资产4182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77万元;设有21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和成人教育部。

      现有教职工562人,其中专任教师302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169人,占47.9%;博士30人、硕士232人,占74.2%。有特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药材、藏猪、生态学领域)。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余人。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1个。有作物学、林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水利水电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全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学科及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先后对学校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

      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3个,有教学科研实验室70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8个,其中科技部、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原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6个,原环保部全区环境生态监测站3个(拉萨、林芝、阿里),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49个。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十二五”以来,共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70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0项;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0项,其中主持承担3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于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公开出版《高原农业》期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94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获专利授权31项。

      先后承担“西藏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200余个地方规划设计与论证项目,为林芝等地(市)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市)建立近10个科技示范基地,与林芝市、自治区农科院、那曲班戈县(牦牛育肥)、山南隆子县(青稞增产)战略合作深度推进,参与了山南黄牛改良、林芝藏猪产业发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等重点项目。学校专家执笔起草《西藏自治区进一步加强藏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了政府智库作用。开展送科技活动、万名专家干部下基层及利用科研项目推广示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好评。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不断深化改革,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生态、高原农业”发展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0多年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2.5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建校六十年之际(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特色稳固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院校专业目录

    院校考研大纲

    院校分数线

    院校复试

    院校调剂

    推荐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