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 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坐落于祖国的钢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 辽宁省鞍山市,东临千山,西依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学校始建于 1948 年。 1958 年成立本科学院 —— 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 1998 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 2002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学校占地 166.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5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9.2 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2 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 123 万册,全日制在校生 17000 余人,专任教师 1036 人,教授 110 人、副教授 325 人,学院(校直系、部) 18 个,本科专业 42 个,专科专业 20 个,硕士点 30 个、博士点 2 个,有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授予权, 12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6 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 门次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另外,学校还聘请了 10 余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学校坚持并弘扬 “ 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的办学特色,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 “ 挑战杯 ”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等大型竞赛中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数百项;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 90% 左右,大多数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校注重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千余项,其中,国家 “863 计划 ” 项目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 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励 30 余项,科技经费累计 2.75 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0 余篇,被 SCI 、 EI 、 ISTP 检索收录的论文 428 篇;与加拿大 Alberta 大学联办的《数值分析与建模》(《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国际学术期刊被 SCI (扩大版)全文收录。学校科技园是省首批确定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研究、开发出了粒径特小纳米材料、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有机光电子材料、耐火材料等数十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
面对新的形势,全校师生员工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把学校建成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质量不断提高的多科性大学,达到省内一流,进入国内同类型大学先进行列,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 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坐落于祖国的钢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 辽宁省鞍山市,东临千山,西依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学校始建于 1948 年。 1958 年成立本科学院 —— 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 1998 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 2002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学校占地 166.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5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9.2 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2 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 123 万册,全日制在校生 17000 余人,专任教师 1036 人,教授 110 人、副教授 325 人,学院(校直系、部) 18 个,本科专业 42 个,专科专业 20 个,硕士点 30 个、博士点 2 个,有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授予权, 12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6 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 门次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另外,学校还聘请了 10 余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学校坚持并弘扬 “ 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的办学特色,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 “ 挑战杯 ”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等大型竞赛中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数百项;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 90% 左右,大多数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校注重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千余项,其中,国家 “863 计划 ” 项目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 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励 30 余项,科技经费累计 2.75 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0 余篇,被 SCI 、 EI 、 ISTP 检索收录的论文 428 篇;与加拿大 Alberta 大学联办的《数值分析与建模》(《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国际学术期刊被 SCI (扩大版)全文收录。学校科技园是省首批确定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研究、开发出了粒径特小纳米材料、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有机光电子材料、耐火材料等数十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
面对新的形势,全校师生员工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把学校建成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质量不断提高的多科性大学,达到省内一流,进入国内同类型大学先进行列,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