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坐落在地处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依江而建。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学校始建于1947年,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目前,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设置4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和工程硕士(共7个工程领域)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建有4个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以大矿业为特色、大工程为背景、大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六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中心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省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煤炭资源经济与管理"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建有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80%。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23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7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特聘两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200余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立足国家、区域、行业战略发展需求,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向"质量性、战略性、组织性、导向性"转型,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1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429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成为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建有现代化教学主楼,国内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建有现代化的学生公寓、体育馆、游泳馆、塑胶操场和网球场,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运动条件。
学校正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推进合作交流,为人才强省和行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黑龙江科技大学坐落在地处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依江而建。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学校始建于1947年,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目前,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设置4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和工程硕士(共7个工程领域)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建有4个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以大矿业为特色、大工程为背景、大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六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中心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省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煤炭资源经济与管理"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建有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80%。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23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7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特聘两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200余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立足国家、区域、行业战略发展需求,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向"质量性、战略性、组织性、导向性"转型,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1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429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成为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建有现代化教学主楼,国内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建有现代化的学生公寓、体育馆、游泳馆、塑胶操场和网球场,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和运动条件。
学校正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推进合作交流,为人才强省和行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