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院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官方网址:http://www.sjtu.edu.cn//
  • 官方电话:021-62821069,62932423
  • 电子邮箱:yzb-ss@sjtu.edu.cn
  • 院校代码:10248
  • 院校地区:上海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院校首页
  • 学校简介
  • 院校资讯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考研大纲
  • 分数线
  • 考研复试
  • 考研调剂
  • 推荐免试
  • 学校主页

    学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办于1896年、以南洋公学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科学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校友有江泽民,以及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邹韬奋、茅以升、蔡锷、黄炎培、邵力子、王安等。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有200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较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交通大学在解放前已成为一所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大学。建国以来,虽然经过了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西迁”等重大变动,上海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寸心不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使古老学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经过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控制、复合材料、金属塑性加工等若干个学科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技术、系统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现设有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生命科学技术、人文、化学化工、管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外国语、农业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医学、法学、媒体与设计、微电子、信息安全工程、软件等20个学院,塑性成形工程,体育等2个直属系,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4个非专业分类学院。目前有60个本科专业,96个博士点、146个硕士点。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农、经、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生物技术等4个国家教学基地,16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除拥有古色古香的百年徐家汇老校区之外,还有布局合理、格调新颖、风景秀丽的现代化闵行新校区,另外还有法华镇路校区、上中校区、七宝校区。校园面积约348万平方米(521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亿元。图书馆藏书272万册,期刊3802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343种。学校在徐汇、闵行、七宝三个校区的图书馆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中心,并建成、开通了连接五个校区的高速宽带信息网。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实验楼、四人一间的宿舍楼、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电子化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茁壮成长的润土和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革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在学生宿舍铺设了电话线、网络线、闭路电视线,把学校生活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2001年以来,学校紧锣密鼓地开展闵行校区二期建设,与闵行区政府和紫江集团三方合作共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到2005年,闵行校区将建成方圆5000亩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成为21世纪黄浦江上游的一颗璀璨的科教明珠。

      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在2279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1533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4名,博士生导师568名,国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名,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名,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1.7%。

      学校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34名,其中本科生14,665名,高职(专科)生720名,硕士研究生6,193名、博士研究生2,998名。还有外国留学生1,959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4,424名,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7,862名,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5,084名。另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457名,自考助学班学生1853名,每年进修培训学生约8,000名。2002年3月,我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我校学生一举夺得全球总冠军。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我校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我校学生获得第二名。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我校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2003年7月,我校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我校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近几年来,每年科研项目超过1500项,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2002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我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二名;2003年1月,我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2003年2月,我校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功耗DSP芯片--上海'汉芯一号';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MCFC燃料电池、以1mm微马达为核心器件的微机械、桑塔纳轿车活塞生产线、别克轿车液力变矩器焊接生产线、6000米深海拖曳观察系统、新一代高速全光通信实验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已经或可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科技园”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试办。交大科技园由“慧谷”、“张江”、“敏谷”、“新华”等4部分组成,其中在交大徐汇校区周边的“慧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成为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与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30多家跨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培养人才,协力科技攻关。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曼德尔等20多位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100余位知名学者为顾问教授。先后有海外重要政府首脑及部长代表团、著名企业及社会团体等900多批来宾访问交大。我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交流。2000年,我校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署了共建上海交大机械学院的协议,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技术研究诸方面与世界名牌大学全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南地区的节点,通过计算机网络,我校与海内外的联系更为密切、便捷。

      上海交通大学决心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殷切期望:“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 院校专业目录

  • 院校考研大纲

  • 院校分数线

  • 院校复试

  • 院校调剂

  • 推荐免试

    学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办于1896年、以南洋公学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一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科学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校友有江泽民,以及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邹韬奋、茅以升、蔡锷、黄炎培、邵力子、王安等。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有200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较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交通大学在解放前已成为一所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大学。建国以来,虽然经过了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西迁”等重大变动,上海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寸心不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使古老学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经过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控制、复合材料、金属塑性加工等若干个学科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技术、系统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现设有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生命科学技术、人文、化学化工、管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外国语、农业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医学、法学、媒体与设计、微电子、信息安全工程、软件等20个学院,塑性成形工程,体育等2个直属系,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4个非专业分类学院。目前有60个本科专业,96个博士点、146个硕士点。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理、工、文、管、农、经、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生物技术等4个国家教学基地,16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除拥有古色古香的百年徐家汇老校区之外,还有布局合理、格调新颖、风景秀丽的现代化闵行新校区,另外还有法华镇路校区、上中校区、七宝校区。校园面积约348万平方米(521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亿元。图书馆藏书272万册,期刊3802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343种。学校在徐汇、闵行、七宝三个校区的图书馆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中心,并建成、开通了连接五个校区的高速宽带信息网。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实验楼、四人一间的宿舍楼、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电子化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茁壮成长的润土和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革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在学生宿舍铺设了电话线、网络线、闭路电视线,把学校生活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2001年以来,学校紧锣密鼓地开展闵行校区二期建设,与闵行区政府和紫江集团三方合作共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到2005年,闵行校区将建成方圆5000亩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成为21世纪黄浦江上游的一颗璀璨的科教明珠。

      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在2279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1533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4名,博士生导师568名,国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名,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名,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1.7%。

      学校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34名,其中本科生14,665名,高职(专科)生720名,硕士研究生6,193名、博士研究生2,998名。还有外国留学生1,959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4,424名,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7,862名,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5,084名。另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457名,自考助学班学生1853名,每年进修培训学生约8,000名。2002年3月,我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我校学生一举夺得全球总冠军。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我校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我校学生获得第二名。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我校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2003年7月,我校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我校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近几年来,每年科研项目超过1500项,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2002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我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二名;2003年1月,我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2003年2月,我校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功耗DSP芯片--上海'汉芯一号';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MCFC燃料电池、以1mm微马达为核心器件的微机械、桑塔纳轿车活塞生产线、别克轿车液力变矩器焊接生产线、6000米深海拖曳观察系统、新一代高速全光通信实验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已经或可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科技园”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试办。交大科技园由“慧谷”、“张江”、“敏谷”、“新华”等4部分组成,其中在交大徐汇校区周边的“慧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成为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与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30多家跨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培养人才,协力科技攻关。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曼德尔等20多位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100余位知名学者为顾问教授。先后有海外重要政府首脑及部长代表团、著名企业及社会团体等900多批来宾访问交大。我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交流。2000年,我校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署了共建上海交大机械学院的协议,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技术研究诸方面与世界名牌大学全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南地区的节点,通过计算机网络,我校与海内外的联系更为密切、便捷。

      上海交通大学决心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殷切期望:“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院校专业目录

    院校考研大纲

    院校分数线

    院校复试

    院校调剂

    推荐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