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 武汉体育学院
  • 院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461号
  • 官方网址:http://zs.whsu.edu.cn/xxgk/jianjie.htm/
  • 官方电话:027-87191802
  • 电子邮箱:hdongqing@wipe.edu.cn
  • 院校代码:10522
  • 院校地区:湖北
  • 院校类型:体育类
  • 院校首页
  • 学校简介
  • 院校资讯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考研大纲
  • 分数线
  • 考研复试
  • 考研调剂
  • 推荐免试
  • 学校主页

    学校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2001年之前,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先进,文化底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2018年1月,武汉体育学院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820.6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校本部有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分别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表演、服装表演、健身健美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技术学、机械电子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24门,获批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群获批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体育学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和“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二、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排名全国第三。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被评为 A 类层次,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 A 类的学科和学校。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硕学位授权点28个,是全国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1年学校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专任教师、教练员中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教师中入选“楚天学者”计划10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7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3人、新世纪高层次人才6人,有全国和湖北省优秀教师6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评审组成员1人。

      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中心)6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2个。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奥运攻关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为我国和学校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

      学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汉城奥运会上,学生张香花一举获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学校“体育事业贡献奖”。自1988年以来,学校培养输送和在籍学生运动员先后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共获得金牌130枚,银牌22枚,铜牌29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83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其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培养输送和在籍的学生运动员共取得6金2银2铜的好成绩,在北京残奥会上也取得2枚金牌。学校培养出了像张香花、杨威、程菲等一批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境)外近60个教育、体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全国近30个省市体育局和行业体协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合作成果。2012年,学校成立亚洲体操培训中心,2014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学校成立了全球唯一的国际体操学院。此外,学校还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对外合作办学涵盖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四个层次。

      学校的校训是“公勇诚毅,学思辨行”。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体育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运动项目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 院校专业目录

  • 院校考研大纲

  • 院校分数线

  • 院校复试

  • 院校调剂

  • 推荐免试

    学校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2001年之前,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先进,文化底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2018年1月,武汉体育学院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820.6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校本部有研究生1300余人,本科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分别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武术表演、服装表演、健身健美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技术学、机械电子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24门,获批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群获批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体育学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和“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二、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排名全国第三。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被评为 A 类层次,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 A 类的学科和学校。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硕学位授权点28个,是全国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1年学校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专任教师、教练员中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教师中入选“楚天学者”计划10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7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3人、新世纪高层次人才6人,有全国和湖北省优秀教师6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评审组成员1人。

      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中心)6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2个。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奥运攻关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为我国和学校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

      学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汉城奥运会上,学生张香花一举获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学校“体育事业贡献奖”。自1988年以来,学校培养输送和在籍学生运动员先后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共获得金牌130枚,银牌22枚,铜牌29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83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其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培养输送和在籍的学生运动员共取得6金2银2铜的好成绩,在北京残奥会上也取得2枚金牌。学校培养出了像张香花、杨威、程菲等一批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境)外近60个教育、体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全国近30个省市体育局和行业体协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合作成果。2012年,学校成立亚洲体操培训中心,2014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学校成立了全球唯一的国际体操学院。此外,学校还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对外合作办学涵盖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四个层次。

      学校的校训是“公勇诚毅,学思辨行”。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体育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运动项目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院校专业目录

    院校考研大纲

    院校分数线

    院校复试

    院校调剂

    推荐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