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齐鲁工业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院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 官方网址:http://www.wtu.edu.cn/
  • 官方电话:027-59367500
  • 电子邮箱:yzb@wuse.edu.cn
  • 院校代码:10495
  • 院校地区:湖北
  • 院校类型:艺术类
  • 院校首页
  • 学校简介
  • 院校资讯
  • 招生简章
  • 专业目录
  • 考研大纲
  • 分数线
  • 考研复试
  • 考研调剂
  • 推荐免试
  • 学校主页

    学校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原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设有21个教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拥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拥有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会计和艺术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5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2人,“楚天学者计划”人选105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学分制,实行个性化管理,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近几年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深入开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以及“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抚今追昔,信心满怀,展望未来,责任重大。

      六十甲子,深耕教育。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 院校专业目录

  • 院校考研大纲

  • 院校分数线

  • 院校复试

  • 院校调剂

  • 推荐免试

    学校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原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设有21个教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拥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拥有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会计和艺术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5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2人,“楚天学者计划”人选105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学分制,实行个性化管理,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近几年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深入开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以及“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抚今追昔,信心满怀,展望未来,责任重大。

      六十甲子,深耕教育。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校资讯

    招生简章

    院校专业目录

    院校考研大纲

    院校分数线

    院校复试

    院校调剂

    推荐免试